艾葉歷來就在我國民間廣泛利用,有的用它的治療養病,有的用它來食用充饑,更.有的用它作為辟邪驅毒的信物,用途非常廣泛,直到現在,許多民間老人家也會對艾葉比較鐘情,視為好東西,看到了常常要將它采回家,曬干保留,以備后用。而艾葉也宜為生長,特別是在我國南方的丘陵地帶,荒山上遍野都是,生長得極為茂盛。相傳,現千多年來,每逢端午人們在吃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的同時,還會將采集到的艾葉插在門楣上,用以辟邪驅毒。
艾葉治腸炎、尿道感染、膀胱炎:艾葉10克,辣夢10克,車前80克。水煎服,每天一劑,早晚各服一次。
艾葉治氣痢腹痛,睡臥不安:艾葉(炒)、 陳橘皮(湯浸去白,焙)等分。上二味搗羅為末,酒煮爛飯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空心。
艾葉治卒心痛:白艾成熟者三升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滓,頓服之。若為客氣所中者,當吐出蟲物。
艾葉治脾胃冷痛:白艾末煎湯服10克。
艾葉治忽吐血一、二口:熟艾三雞子許,水五升,煮二升服。
艾葉治鼻血不止:艾灰吹之,亦可以艾葉煎服。
艾葉治糞后下血:艾葉、生姜。煎濃汁,服三合。
艾葉治婦人:艾葉(杵如綿, 揚去塵末并梗,酒煮一周時)300 克,白術、蒼術各150克(俱米泔水浸,曬干炒),當歸身(酒炒)100克,砂仁50克。共為末,每早服15克,白湯調下。
艾葉治產后腹痛,因感寒起者:陳蘄艾二斤,焙干,搗鋪臍上,以絹覆住,熨斗熨之,待口中艾氣出,則痛自止。
艾葉治頭風面瘡:艾100克,醋一升,砂鍋煎取汁,每薄紙上貼之,一日二、三上。
艾葉治濕疹:艾葉炭、枯礬、黃柏等分。共研細末,用香油調膏,外敷。
艾葉治盜汗不止:熟艾10克,白茯神15克,烏梅三個。水一鐘,煎八分,臨臥溫服。(《綱目》)
艾葉治癰疽不合,瘡口冷滯:以北艾煎湯洗后,白膠熏之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藥膳食療
艾葉餃子:
1、艾葉300克,切碎;蔥、豆芽、豆腐適量切碎。
2、將以上材料拌勻,用鹽、味精調味成餡。
3、用面皮包餡成餃子形狀,入鍋中蒸熟或水煮均可。
作用:增進食欲。
艾葉煎雞蛋:
艾葉洗凈后剁碎,加入雞蛋攪勻,加入鹽、胡椒粉,鍋熱加油,煎熟即可。
作用:令人開胃。
艾葉肉圓:
把肉和艾葉分別剁碎后加入適量鹽、姜、味精、花生油、生粉、雞蛋拌勻,然后用常法加工成肉圓或肉餅?;蛑?、或煎、或蒸均可。
作用:暖胃。
艾葉水糕:
取艾葉、粘米、糯米、沙糖各適量。先將艾葉陰干,然后與粘米或糯米一起浸泡2小時,用打漿機磨成米漿;沙糖煮溶與米漿煮成糊狀,入銅盆蒸60分鐘,冷卻后切件。
艾葉蒜湯:
大蒜50克,生荷葉20克,生艾葉20克,生側柏葉20克鮮生地20克,將各種材料混合一起搗成泥,以水煎服,可平逆氣、止血。
艾葉紅糖水:
生姜5片,大棗5枚,艾葉15克,紅糖適量,水煎服。
作用:用于痛經。
姜艾雞蛋:做法:生姜15克,艾葉10克,雞蛋2個,加水適量煮熟后,蛋去殼放入再煮,飲汁吃蛋。
作用:用于月經過多。
母雞艾葉湯:
老母雞-一只,艾葉15克。將老母雞洗凈,切塊,同艾葉一起煮湯,分2~3次食用。月經期連服2 ~3劑。
作用:補氣攝血,健脾寧心;適用于體虛不能攝血,心悸怔仲,失眼多夢,小腹冷痛等。
艾葉雞蛋湯:
艾葉原料:艾葉50克雞蛋2個白糖適量
制法:將艾葉加水適量煮湯,打入雞蛋煮熟,放白糖溶化即成。
功能主治:溫腎安胎。
用法用量:每日晚睡前服。
艾葉餅子:
艾葉做法:將五月艾葉打成漿,再用糯米粉做成一個個艾葉餅,口感上有很香濃的艾葉香,并有少許的艾葉苦味,吃后齒頰留香
作用:有美容功能,是客家婦女坐月子必吃的點心,還可治感冒。
注意:殷墟血熱者慎用艾葉??嗑?、香附為之使殷墟火旺,血燥生熱,及宿有失血病者為禁。
南陽市愛進步機械設備有限公司
13598201104